編按: 就在這個月中旬, 去年新開幕的台南市立美術館, 要展出陳榮和的作品, 趁機給大家介紹一下陳榮和藝術人生中跟他有關的代表性作品吧!
在台灣的近現代美術史上, 除了油畫的楊三郎、李石樵、陳澄波、郭柏川; 膠彩畫的陳進、林之助、林玉山、郭雪湖, 以及雕塑的陳夏雨、黃土水外, 水彩畫也是一種台灣藝術的表現方式, 非常適合呈現台灣的人文風景, 代表性的藝術家包括了石川欽一郎、李澤藩、倪蔣懷等, 而二次大戰過後, 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陳榮和.
1928年出生2005年過世的陳榮和, 他的藝術人生的水彩畫作, 與其說是寫實主義, 反而更像是回歸到諸如倪蔣懷 李澤藩那種純真的藝術表現方式, 呈現出台灣名勝景點的人文采風, 更重要的是, 他還是從頭到尾堅持水彩創作的藝術家, 沒有之一. 畢業於師大美術系的陳榮和, 畢業後先是擔任美術教師的職務, 之後轉型成美術用品商人, 還代理過日本文具用品在台灣的代理權, 給台灣當時年輕的畫家產生影響力外,筆下的作品更是充滿了多樣化的色彩, 讓大家在欣賞陳榮和的藝術人生的時候, 也可以體會它的色彩世界.
陳榮和目前留下的作品, 大多都是1970~2002年之間完成的, 1970年以前的作品, 因為火災的關係, 大部分已經散失了, 但是目前現存的陳榮和作品, 依然還是台灣二戰後美術史的教材, 除了見證水彩畫的演變史外, 也記錄下了台灣自1970年後到二十一世紀的歷史與人文變遷, 當然這兩件以大稻埕永樂町一帶為背景的 [迪化街] 與 [第九水門畫室] (均收藏於台北市立美術館) 也不例外.
[迪化街] 完成於1974年, 當時的迪化街因為先後受到圓環商圈及西門町的崛起, 許多布料商以及批發商, 紛紛離開迪化街轉移至其他陣地去, 就跟如今的台北東區以及士林夜市一樣, 迪化街也面臨著老化以及產業轉型的危險. 當時的台北市政府決定透過擴寬計畫來拯救迪化街, 但也意外引起古蹟維護以及城市開發的衝突, 不忍心這個歷史價值的老街就此走入歷史的陳榮和, 就透過 [迪化街] 這件作品, 表達了他對這件事情的關心.
在[迪化街]這件作品中, 陳榮和透過古早色調的水彩顏色, 呈現出了過往迪化街的人潮, 以及老建築的歷史點滴, 甚至是街頭小販叫賣的聲響, 讓欣賞這件畫作的朋友, 再一次體會到昔日迪化街的純真年代. 這多少也再次讓人喚起了1930年代, 膠彩畫家郭雪湖筆下的南街殷賑中, 描繪中元節迪化街的熱鬧氣氛, 同時也為日治時期的台北迪化街, 留下了最美麗的歷史見證. 而在40年後的1970年代, 迪化街面對著傳統與現代的衝突, 陳榮和透過古早純真的水彩色調, 除了表達出他對郭雪湖[南街殷賑]的致意外, 也傳達出了藝術家面對迪化街轉型的困惑時刻, 擔心歷史美好記憶不再的擔憂.
另外一件 [第九水門畫室] 是完成於1983年的作品, 跟 [迪化街] 一樣都是描繪大稻埕, 只是主題換成了藝術家的畫室.
不同於 [迪化街] 描繪出藝術家對於迪化街美好年代已逝的感傷, [第九水門畫室] 則是描繪出了陳榮和藝術人生中, 對年輕時期藝術人生夢的一種回憶.
1950年陳榮和以第一名畢業於師大美術系之後, 為了讓自己的藝術人生更加進步, 加入張義雄位在第九水門的畫室, 接受素描的訓練, 過程中雖然有很多挫折以及喜悅的時刻, 然而這段日子卻也對陳榮和的藝術人生產生極大的影響. 當時恰巧是台灣光復初期, 可以使用的美術用具很少, 所以經常要自己動手做, 陳榮和就與張義雄在第九水門畫室中, 建立起了超越師生的友情情誼.
30年後的1980年代, 陳榮和已經從一位追求藝術人生夢的年輕人, 變身成一位水彩畫家, 甚至是文具用品代理商了! 但是就因為對在第九水門畫室的那段日子依然念念不忘, 所以才會畫下這件作品, 表達自己的這一段記憶. 透過水彩畫的筆觸, 讓人們仿佛回到了當時光復初期的年代, 從復古風格的建築物, 到陪襯的樹木, 除了是藝術家對藝術人生追夢過程的回憶外, 也是對自己藝術人生的一種感恩.
記得2015年陳榮和的女兒, 在中正紀念堂辦陳榮和逝世十周年的紀念展時, 談到這一段往事的時候, 也對父親藝術人生的逐夢精神感到佩服呢!
如果說郭雪湖透過膠彩畫描繪台灣風景美麗浪漫的一面的話, 那麼陳榮和的水彩畫就是台灣的人文風景的純真色彩了. 想要進一步了解陳榮和的藝術人生嗎? 不如趁著這個聖誕以及元旦假期, 給自己來一趟南美館知性之旅吧!
Copyright © 2024 CZH Gallery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