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陳榮和同輩的許多水彩畫家, 因著潮流放棄了他們最初的選擇, 轉向油畫創作; 陳榮和則一生堅持水彩創作六十多年直到過世. 畫作的數量、質量, 以及他自1973年起, 連續11次入選日本水彩畫會, 並在東京都美術館展出的紀錄, 他確實是90年代台灣傑出的中堅輩水彩畫名家, 不只因為熟稔的專業技巧, 更因他將台灣各個熟悉的小所在, 營造成值得歌頌的「壯闊的風土」。
陳榮和少年時期就私淑(自學)藍蔭鼎的畫作與石川欽一郎 (日本水彩畫家) 的畫作圖片(註一); 在師大期間, 師承廖繼春、張義雄、馬白水(註二). 他專攻水彩, 但沒有聽從馬白水老師的原則, 而是從廖繼春老師那裡學來 “掌握亂中有序” 的原則, 總是自由塗繪到心中所要的畫面呈現為止, 在創作人格與色彩上深受廖繼春的影響(註三), 而素描主要由張義雄一手訓練. 師大畢業後加入第九水門畫室繼續學習, 曾畫台灣第一位人體模特兒林絲緞. 他們撿河邊樹枝燒成炭筆, 自製玩具擺攤賣來買畫紙, 刻苦做畫家夢的師生們形成了日後的 “河邊畫會”.
畢業後陳榮和當遍了台灣南北中學校的美術教師, 如屏東女中、台南光華女中、淡水初中學、台北市立商職、松山商職. 他說: 「每次變動, 是為了畫更多美麗的風景.」 南從屏東椰林、台南舊街、嘉義農村,北到永樂町、淡水河、基隆港等, 他的畫作記錄了台灣風土的變化. 陳榮和在多處一段時間的任教 (至少一學期), 使他比一般為了戶外寫生而短暫停留的畫家, 更能深入體會在地的風土人情, 將感受全然地呈現在畫紙上.
除了當老師, 陳榮和兼差美術用品業務(註四), 替日本Pentel美術用品開拓台灣市場, 他負責的客戶主要是全台的畫家老師們. 陳榮和定期拜訪他們, 提供日本最新美術雜誌, 如:美育文化、藝術新潮、兒童畫集、みずえ(水繪)、Atelier等, 新式的繪畫顏料與用品(Pentel), 示範具象抽象的繪畫形式, 並協助百點在台辦日本畫家的畫展及兒童繪畫比賽. 也因帶琉球畫家及人體模特兒隨行做示範, 紓解了當時台灣美術老師畫裸女的靦腆, 推開一點台灣美術老師畫寫實裸女的窄門. 以當時的交通及一般百姓的經濟, 能在短時期內畫遍全台風景的畫家很少; 而陳榮和因著工作之便, 以水彩記錄了全台當年的地貌. 他定期提供最新日本美術雜誌及用品給畫家老師們, 影響他們也影響自己, 陳榮和致力於灌溉台灣美術, 對當年台灣美術的發展有廣面的影響.
陳榮和有時與畫家老師們及日籍業務們把酒言歡, 使他的畫作自然呈現出酒醉的醺意, 自由而不散漫. 他的色彩, 就像紅葡萄酒那麼香醇, 他的亂筆, 似在半醉半醒之中完成, 為台灣風景披上了浪漫醉人的色彩. 陳榮和後來停止教職自己代理日本進口文具, 讓他有更自由的時間畫遍台灣大小角落. 出差日本使他有機會目睹當代繪畫的潮流, 他總是在畫作中嘗試在日本看到的新概念, 並分享給台灣的畫家老師們. 版畫家陳國展回憶說, 早期南台灣要得知日本的新潮美術資訊, 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陳榮和.
陳榮和早期作品筆觸輕淡色彩明亮, 可以看到石川和藍蔭鼎的影子, 他們三位都走遍台灣, 以水彩描繪台灣的風景. 70年代曾陪日本水彩畫家不破彰先生南下屏東、旗山等處寫生, 畫風多少受他的影響. 1973年, 日本水彩畫會審查員發表文章說 (月刊文章日文原稿還留存):「每次跟陳君一起到淡水寫生, 他喜歡用在當地遊玩的少年作背景, 來畫那些精彩的景點, 替當地觀光做宣傳; 我總是感動, 他真是一位熱心的水彩畫家.」又說:「日本已超越英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水彩畫展覽國, 這次出展有1/3的人落選(註五), 而陳榮和的透明水彩, 是正統英國式描法, 以現代的感覺來處理, 素描基礎正確, 色彩乾脆明快, 獲得大部分評審的青睞入選, 是未來可期待的水彩畫家.」他連續11次入選的紀錄, 證明了審查員的說法.
陳榮和中期的作品混合使用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水彩, 使他的色彩漸漸強烈筆觸趨於厚重, 有些水彩作品看起來更像油畫. 印象派的他以多樣的媒材嘗試不同的風格, 用毛筆畫水彩, 加入黑墨、粉彩、鉛筆、炭筆、黑色簽字筆在水彩畫裡, 在帆布上畫水彩等等,就像一個聰明的老頑童在軌道之外玩著創作的遊戲, 但不論他怎麼玩, 作品同樣呈現他對台灣山水屋瓦深厚的情感,從他的畫作中就可以看出, 如: 日本水彩畫會審查員的文章中所述,替當地觀光做宣傳(上一段中); 70年代陳榮和的全台名勝古蹟的明信片, 封套內印有台灣景點鐵公路路線地圖, 簡介各地歷史名產, 替台灣觀光做宣傳. 又如:陳榮和把各地不起眼的偏鄉陋巷描繪成壯闊的風土,從海港山城、農村市井、教堂廟宇, 到拆船廠、製磚廠、伐木場、營建工地、菜市場等的各種地表景觀的描繪. 也可從他去寫生時與小販們合影,下次造訪必送上之前的合照給小販們(註六), 看出他對成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濃濃的情感.
大部份的風景畫著重在呈現令人讚嘆的美景, 而陳榮和不同的是, 除了名勝古蹟外, 他更鍾情於庶民街景的描繪(註七). 他善於營造亂中有序的主題, 以細碎的短筆、富麗的色彩, 或渲染或平塗, 表現亂而充滿生命力的菜市場, 港口及市集的巷弄. 此外, 他還偏愛描繪經濟起飛下的台灣, 都市發展中的新面貌與流落中的舊時代, 農村凋零城市興起交錯出現在同一幅畫中, 如: 高樓矮厝違章, 農地變工廠, 興建中的大樓前面橫陳的是消失中的農田, 有著毀滅與重建之間, 一種物換星移的嘆息.
陳榮和水彩畫的主題就是台灣南北大小角落, 以及這片土地上的庶民生活空間. 他的色彩有雲淡風清、厚重沉鬱, 有溫潤香醇、熱烈艷麗, 呈現的並非閒雲野鶴的人間仙境, 多半是古意勞碌的人間煙火. 從1989到2001年, 他幾次到美國探親, 使風格色彩躍向熱情璀燦繽紛, 在粗放明確的線條裡添入各種不同鮮明的色塊, 使得許多原本在地沉鬱的日常場景, 在他的筆下都變得多姿多采, 如: "瑞芳小鎮", "新生北路農安街底" 等畫作. 他晚年的作品更咨意不羁, 野獸派的風格明顯可見, 如: "大龍峒", "港都暮色" 等; 然而, 正統學院派的背景, 終究使他不至遠離自由寫實的道路.
陳榮和深入日本歷史文學, 熱愛音樂電影歌唱拍照, 多方藝術的涵養長期薰陶著他內在的創作力. 因為學校宿舍失火, 1970年前的作品全部燒毀, 目前可見1970年至2002年中風前, 大約32年間創作的近千幅作品, 見證了他的藝彩人生. 陳榮和是二戰後近現代水彩畫的代表性人物, 他經歷過時代巨輪文化衝突的淬鍊, 他的畫作承襲中外前輩畫家的養份, 融合多元藝術及台日美文化的薰陶, 發展出獨特的個人風格, 為台灣水彩畫的發展脈絡, 留下精彩動人的篇章。
註一
中學時陳榮和同學的姊夫藍家精(屏東望族)收了許多藍蔭鼎早年的水彩畫, 他經常要求同學帶他去看, 藍家精也慷慨讓他臨摹學習.
光復後因家道中落, 陳榮和收日本人帶不走的書開二手書店, 在舊書攤偶然發現一堆”瑩雪時代雜誌”,封面全是石川欽一郎的畫作, 他非常高興論斤論兩整堆買回去, 照著封面圖片畫, 但當時他並不知石川是何許人也.
註二
在師大期間, 主任莫大元,油畫老師廖繼春,陳慧坤與助教張義雄教素描,馬白水教水彩,溥心畬教國畫; 在術科之外,陳榮和還要學ㄅㄆㄇ。
註三
陳榮和在創作人格與色彩上深受廖繼春的影響, 他的大哥與廖繼春的長子同為台大醫科的學生, 因此他有機會常到廖老師的畫室流連, 也常跟廖老師借書來看, 如:描寫梵谷的炎之色, 他看了六次都淚流滿面, 晚上夢中滿是梵谷的黃色.
註四
陳榮和就讀屏東中學,學生有八成是日本人,只有三四十個臺灣人全是菁英, 所以他的日文聽說讀寫口譯都很流利, 又是美術老師, 加上生性好動喜歡說笑, 使他最能勝任這個工作. 陳榮和中學時家道中落, 一切需要靠自己, 當年老師的待遇微薄, 不可能跑遍全台, 但因著這個工作, 他如魚得水, 畫遍全台.
註五
當時日本畫壇競爭激烈, 新聞報導較偏重審查員的畫及油畫, 但陳榮和的水彩畫得到大部分評審的好評而入選, 審查員認為陳榮和真的該到日本美術界發展.
註六
小販們討生活都來不及哪有時間拍照, 且洗照片也是非必要的開銷. 連對遠方的小販都如此了, 遑論我家附近的柑仔店老闆, 菜市場裡賣魚肉賣果菜的. 想跟大人物合照的可能很多, 有多少人會沒事跟小販合照並洗出來送上一張?
註七
如: 有路邊攤的陋巷, 天橋下與貨車, 延平北路摩托車, 雙連公車牌等. 有些景觀現已不復存在, 如: 南京西路台北建成圓環 (背景是”白花油”的廣告看板), 台北欣欣百貨旁的菜市場, 新生北路大水溝(現在是高架橋下停車場).
Customers have questions, you have answers. Display the most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so everybody benefits.
Customers have questions, you have answers. Display the most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so everybody benefits.
Copyright © 2024 CZH Gallery - All Rights Reserved.